我與加加一腳踏進兒童文學故事的啟蒙書——Curious George(台灣翻譯為好奇猴喬治)。故事的主角是一隻猴子,叫做George,他有一個朋友叫The man with the yellow hat。關於Curious George的書,幾乎都以這樣作為開頭:
This is George.
George was a good little monkey and always very curious.
這是George的長相(下圖)
他長得很可愛、天真、惹人喜歡,我記得我看到George的第一眼,我跟加加的爸爸說,「他跟我們的加加一樣!」George的動作、表情跟身材(短短的),真的就活脫脫像個兩歲左右的小孩(先姑且不當他是隻猴子)。
看到George,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,這對父母來說,是很特別的感覺,尤其在這本書之前,我為加加找到的,都是翻翻書、數字書、單字書,或是故事非常簡單、扁平的句型書——這些書的功能是認識物品、數字、顏色,這些書顏色很鮮豔、外型很特別(可能是卡車或火車形狀),但我們多半只能讚嘆,「真可愛!」,其餘的就沒什麼共鳴。
但是Curious George系列,每一本都是完整的故事,長度夠,故事起頭、轉折、結尾也都交代的完整,我常常一邊讀,嘴角一邊上揚,還會笑出聲,引來加加爸爸的側目。不過這些都是在剛剛開始接觸Curious George時候的事。
我怎麼會讀到Curious George呢?話說今年初,一個美國教會的阿姨說有些書想給加加,是他兒子小時候的書,現在長大不讀了(升大學的年紀),她一給就是十幾本的盒裝書,書況保持的非常好,我當時一看還想,哇!這麼多,我們看得完嗎?結果不到幾天的功夫,就已經把每本都讀過一遍。
(下圖:加加拿到Curious George的第一天)
先來分享一本我很喜歡的故事,叫做Curious George Goes to a Movie
有一天,George的好朋友——戴著黃色帽子的男人,帶他去看電影,進場前,George看到爆米花,肚子餓了想吃,但他的朋友說要先入場,入座後,戴著黃色帽子的男人去告訴George,我要去買爆米花,你待在這乖乖觀賞電影,千萬不要惹出麻煩來!這個男人離開不久後,George發現電影是從電影廳後方一道光束投射出來,而這道光來自一個小房間,他很好奇,然後一路跑去放映室,放映室裡的工作人員一看到George,就嚇得跌倒,然後撞倒後方的放映機(因為一般來說這裡不會有猴子),播放帶掉到地上,膠卷纏繞在一塊,電影無法播映,螢幕一片漆黑。此時,觀眾氣炸了、工作人員也很焦慮,但George突然知道該怎麼做了!他把手放在放映機前,用手比出兔子、鳥、狗等形狀,經過投影,這些可愛的動物呈現在觀眾面前,觀眾一致叫好,甚至上面還出現猴子的影像(是George本人)。
圖說:喬治闖入放映室,嚇到正在放片的工作人員
圖說:喬治用手比出許多動物的模樣,透過投影,呈現在螢幕上。
圖說:最後,大螢幕上還出現了喬治的投影,觀眾鼓掌叫好!
這時候,拿著爆米花走回觀眾席的「戴著黃色帽子的男人」(很抱歉只能用這麼長的句子形容他,因為全套書中不曾提過他的名字),看到螢幕上George的投影,連忙趕到放映室。這時候,播放帶已經修好,電影繼續播映了。「戴著黃色帽子的男人」跟工作人員道歉,但工作人員卻很感謝George想出來的點子,化解電影一時無法播放的窘境。最後,George和他的朋友一起吃著爆米花,享受美好的電影。
【公式化的劇情】
我很喜歡George在光源前面,比手畫腳,變化出各種動物的樣子,這些我小時候也都做過。我也很喜歡這個故事的節奏,很流暢、自然、有趣。但是,當我們一路往下讀後,就會發現,Curious George的故事其實有點「公式化」:故事的開頭就是「戴著黃色帽子的男人」帶George去一個地方,然後「戴著黃色帽子的男人」有事必須離開,留下George固守原地,但George因為太好奇,所以總是跑到他處,惹出事端。他一開始總是捅婁子,惹得天怒人怨,但後來又運用他身為猴子的天賦異秉,化解危機,成為全民救星,George被眾人稱讚,然後結束。
【透露西方中心觀點】
除了故事「公式化」,Curious George的某些故事也有點不合時宜,例如作者H.A. Ray早期的作品,就透露出西方中心觀點, 例如,當我們從稍後的作品看起時,看到的是George和「戴著黃色帽子的男人」是住在一起的好朋友,卻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認識的。但在最開始的系列裡,卻會發現是「戴著黃色帽子的男人」到非洲旅行無意間看到了George,就說「這隻猴子不錯,我要把他帶回去」。於是,他就把自己的帽子放在地上,趁George試戴(果然很好奇吧)的時候用帽子把George抓走了。到了船上,「戴著黃色帽子的男人」告訴George說要送他去動物園,「你會喜歡那個地方的」。當然,後來因為George惹出太多麻煩,所以又回到這個人身邊。這樣的故事若是在今天出版,恐怕會因為情節太像人口拐賣而引發質疑,何況西方人到非洲抓猴子的設定又會讓人聯想到殖民和剝削的歷史。
以上大致是我對Curious George系列的觀察,至於加加呢?他對這些書非常投入,他不斷學習George的動作,不管是George躺在地上時翹起二郎腿,又或是在餐桌前一手拿刀一手拿叉子,他每天都要學好幾遍,然後說,「我在學George猴猴!」
也因此,近半年,我跟加加爸爸狂掃Curious George的書,包括The Complete Adventures of Curious George: 70th Anniversary Edition、Curious George Around Town、Curious George's 5-Minute Stories、Reading Fun with Curious George Boxed Set,還有Curious George's Dictionary。我們買到手軟,即便買到重複的也買。
後來,我們發現Curious George還出了各式各樣的教材,包括數學、閱讀、單字卡等周邊產品,電影、文具、玩偶等應有盡有,甚至,Curious George還出現新的一張臉,不過,加加好像沒差,一樣看得很高興!
根據網路上的資料,最早的一本Curious George的書,出版於1941年,我想在美國可能沒人不知道Curious George,畢竟歷史悠久,也一直紅到現在,有一天我看到電影阿甘正傳,有一幕,阿甘陪他的兒子在等校車,他兒子手上拿著一本書,正是Curious George。由此可知,Curious George陪著多少人長大。
【加加媽媽的話】
講了這麼多,除了記錄我跟加加一起閱讀的起點,也想把Curious George分享給大家,如果家裡有小朋友的話,有一本Curious George是絕對不會錯的,至於是不是要像我們買得堆積如山,倒是見仁見智,我發現書一多,故事型態一再重複後,後面讀到的故事,再也沒有最初幾本來的活靈活現。
我喜歡買系列書、套書,因為我想讓加加習慣去閱讀長故事,讓他的想像力、對事情的理解可以延伸,但至於這個套書、系列書要買幾本才夠,就要視作品本身能給予讀者多少內容與想像空間,就這段時間的購買與閱讀經驗,我想我以後還是會傾向對喜歡的作者,一本一本蒐集下去,但不會漫無止盡的買,並且提醒自己多嘗試不同風格的故事書。
加加閱讀Curious George半年以後,有一天,他的模仿對象換人了,他愛上另一系列的故事書。到底是哪一個角色轉移他的注意力?答案留待下篇分享。